9月16日配资平台佣金,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江苏太仓。驱车驶入太仓港区。巨轮停靠,桥吊林立,集卡穿梭不息。在长江干线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汽车滚装码头上,一批批国产新能源车正有序驶上大型货轮,即将发往海外。而在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太仓港四期,集装箱卡车在自动化轨道吊下精准作业,尽显"绿色、智能、高效"特色。
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内河良港
太仓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拥有38.8公里黄金岸线、12.5米深水航道,2013年,成为全国唯一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
自1405年起,郑和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起锚,七下西洋,开启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太仓也成为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深厚的港口文化底蕴孕育了太仓"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
2020年,太仓港与上海洋山港全面实现沪太通关一体化,成为长三角率先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港口之一,货物经太仓港进出口,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现在,太仓港已具备"江海河联动、公铁水互通"的集疏运体系,各种大宗商品都能快速在此集散和交易。
9月16日上午,在海通(太仓)汽车码头,一辆辆崭新的国产汽车有序驶入"玉衡先锋"号滚装船,即将装载3600余辆商品车走出国门、启程踏上出海之旅。
9月16日早上8时30分的海通(太仓)汽车码头现场。图片由太仓港口管委会提供
滚装作业是指汽车可以直接开上(下)船,通过跳板进行装载和卸载的作业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货物、集装箱拖车、工程车辆及带轮托盘货物的水陆联运场景。
汽车滚装船内部结构展示。张亚雄摄
"现在,每小时约有300辆汽车进入‘玉衡先锋’号,效率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提起滚装船,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单船主管孟佳旻满是自豪:"国产船运国产车,这几年,国产滚装船队正在迅速崛起,我们不仅见证了国产汽车海外拓展的历程,作为行业参与者也深感自豪。"
"在这里,车来车往是常态,每一分钟都有集装箱完成装卸、转运,成千上万辆国产汽车从这里组团‘出海’、走向全球。"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介绍说。
智慧港口 科技赋能
在汽车出口高速发展的同时,太仓港正以集装箱四期自动化码头建设项目为重点,持续推进港口能级跃升。
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岸线,正在装载风叶、设备、集装箱等准备出口。图片由太仓港口管委会提供
为更好服务苏州港一体化业务开展,太仓港通过平台建设实现苏州港公共服务应用的一站式登录与管理;集成港口与口岸各类数据资源,夯实数据底座,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优势,通过标准化和线上化的方式,推出便捷的港航与口岸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模式;引进一批在贸易与物流服务领域可提供成熟服务的第三方应用,构建供应链全流程物流的服务生态;引入部分银行适配的金融产品,如关税保函、小微企业信用贷等,探索构建基于企业信用的港航金融服务模式。为苏州港由"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型提供支撑,提升港口的服务能级,助力港口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以获评全国智慧口岸试点为契机,争取江苏省商务厅支持,将苏州港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成中国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苏州专窗,以数字化赋能,助力港口向物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获得感,激发企业发展动能,为苏州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太仓港口管委会科信办主任顾祖旭介绍。
以太仓港搭建的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为例,该平台率先在江苏省实现了集装箱港口作业环节单证无纸化,提升了各集装箱码头闸口作业效率。减少了车队跑单成本和代理打印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省约相当于600万张A4纸的业务用纸量,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此外,码头闸口由原来每车2至3分钟的进闸时效提高到每车10至30秒钟,全港降本增效能力进一步增强。
而由港口开发建设重大危险源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全港危险品信息的实时掌控,为"早预警早干预早处置"提供支撑;2022年,太仓港风力风速预警系统上线,整合了上、中、下游不同码头前沿风速、风力数据,后台可实时掌握风力情况,为大风天发布台风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据顾祖旭介绍,太仓港正推动实施传统码头智慧化升级。其中,太仓港集装箱四期工程实现了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相比传统集装箱码头提升25%以上,比同类型自动化码头提升10%。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成本,码头生产本质安全度也得到有效提升。
用电数据持续增长 绿色港口作业忙
作为长江沿线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外贸港,江苏太仓港也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与绿色转型决心。近年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势头尤为强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经济的活跃度,用电数据是最直观的"晴雨表"。据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统计,今年1至8月,海通码头用电量同比增长6.77%,太仓港四期码头用电量同比增幅更高达9.35%,其背后是港口生产作业的持续繁忙与效率提升。
一套定制开发的港口能源管理系统也已部署上线,能够对港区所使用的电能、天然气、燃油等多种能源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精准统计分析、能效监测与诊断,实现了能源管理的数字化与智慧化。
"建设绿色港口,能源转型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不只是单纯供电,更要成为港口绿色转型的合作伙伴。"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余小毛说。截至目前,在供电公司的助推下,太仓港全域已实现17座非石化码头岸电设施100%覆盖,完成了26辆重型卡车和90台龙门吊的"油改电"改造,助力港口建成了总装机容量达23.73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并投运了102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亚雄、苏雁、李健)配资平台佣金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